Tuesday, May 29, 2012
(美联社)
|
打拼,才是赢的开始
(2012-05-27)
无法取代的, 不是你得到的东西,而是你付出 过的努力。 每个世代所遭遇的挑战,看起来好像是不同的题目,其实突破困境所需的勇气与毅力,都是同样的法则:品德、专业、积极、坚毅、沟通……仍是最重要的成功要件。 在媒体发达的时代,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某些哗众取宠的论调,很容易登上版面。令人忧心的是:这些辛辣的标题、耸动的观念,真的可以帮助年轻朋友早一点发掘自己的天赋,并且展现永不放弃的热情吗?有时候,我的读后感,是疑惑中带着忧心。 例如,我曾经看过一个标题叫做“会赢才要拼!”的报道,内容反映的是部分新世代上班族的工作价值观:“看老板给多少钱,我才做多少事!”完全不同于过去的“爱拼才会赢”。但是,请观察身边所有因为认真打拼才成就梦想的典范,有几个人是用这交换条件的态度,先衡量成功的几率再考虑要不要付出? 我完全同意老板应该善待员工,若要激励年轻人打拼,企业必须要提供合理报酬,并且提供未来的愿景,但却不能苟同“看老板给多少钱,我才做多少事!”的观念。建议的替代思考方式是:拿出你的真本事,要求合理的待遇!当你的不可取代性愈高,可以得到的报酬就愈高,这才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无论经济如何不景气,翻转逆境的道理不能被扭曲。刚开始踏入社会工作那几年,因为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够聪明,所以借由“勤能补拙”四个字勉励与期许,完成很多阶段性的任务。我的梦想没有很大,但总能按部就班去实现。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终于也体会出另一个道理,“努力,还要用对力!”多向前辈请教,把握每个学习的机会,更是致胜的关键。 |
黑白照片时代的妆艺,少不了逗弄小孩的大头娃娃。
| |
在娱乐生活单调的70年代,花车游行是一种夹道欢迎的场景。
| |
跳跃青春。妆艺2009。
| |
水花四溅的妆艺,激情迸发。
| |
在铁水钢花里翻腾穿行的“铜梁火龙”表演。
| |
浓烈的民族色彩是妆艺的个性。2011年的妆艺,连长颈鹿也来凑热闹。
| |
梦幻花车为今年的妆艺带来阵阵惊喜。
| |
妆艺也是乐龄人士的舞台。
| |
美以美师生通过扯铃传统游戏,认识华族文化的美。
|
Friday, March 16, 2012
张春玉:半粒樱桃
(2012-03-10)
十几年来,一直在特选中学教华文。每到年底‘O’水准高级华文会考过后,只要你在校园里走一圈,总会不虚此行,因为你会随手捡到孩子丢弃的华文字典。这厚如砖头一般的华文字典,考试过后,便成了孩子们的累赘,连背回家都觉得多余,索性随手丢在学校,毫不心疼。至今,学校华文部资料柜里面的字典不下几十本,都是每年老师捡来的。
告别华文,孩子个个如释重负。丢字典和烧华文书如出一辙,见得多了,没什么可大惊小怪。身为华文老师,除了心痛之外,无能为力。原以为自己对华文的热爱,虽不能像太阳一样把身边的黑暗照亮,至少也能像小橘灯一样把黑暗照淡。可是现实远非如此简单,一分耕耘,未必会有一分收获。你投入的热情、心力,往往只是为了那几个孩子,或许他们是各种良好的因缘和合下,格外懂事而且有心的孩子,亦或许他们的家长有超乎常人的远见卓识。然而,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成绩册就像是他们的生日蛋糕,那华文不过是上面扣着的半粒樱桃罢了,聪明的糕点师,处处精打细算。
每年会考成绩公布的日子都是激动人心的。华文百分之七、八十,高级华文百分之三、四十的特优率,足以令各界相关人士皆大欢喜,好成绩足以让2500年前的孔老夫子甘拜下风,按照他老人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的比例来算,特优率才2.4%,远远低于我们今天的成绩,可见我们的双语教育成绩斐然。可是,即便英文和高级华文都拿了A1,也别以为自己真的就是双语人才,从此可以横跨东西方两个世界所向披靡了,要是这样,倒真有些阿贵的可爱。
忽然想到,这阵子中国政府大力鼓吹学雷锋,也许地沟油、苏丹红、小悦悦的事太多了,民怨沸腾,于是政府号召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做好事不留名,更要学习他“忠于革命忠于党”。其实,有些事到了政府非提倡不可的时候,已经是病入膏肓、无药可医了。更何况自上而下的号召,多少有作秀之嫌。
古语云:礼失求诸野。惟有仰赖全社会有识之士,拿出当年兴建南大的精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洞识未来的远见,就尽可能去影响身边的年轻人吧。
作者是教育工作者
正面启迪,反面深省
(2012-03-10)
杨松坚
为加强学校品德教育,教育部长王瑞杰宣布教育部将完善教育储蓄奖项,设立“教育储蓄品德奖”以奖励品格良好、拥有公民意识的学生,并倍增活动成就奖等。这是教育部落实“以学生为本,以价值观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以激励莘莘学子朝向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令人鼓舞。
教育除了培育智力技能和考核分数,更要教育下一代如何做人。而品德教育也需要通过正反两面的反复教育,才能达致深刻的启迪教化作用。现时青少年勇于追求个性解放,思想开放,但大多是在和平环境下成长,未曾经受风浪和失败的考验,辨识是非和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不足,意志和斗志相对比较脆弱。
我国中小学教育体制健全。不过也曾发生青少年暴力伤人事件,还有一些青少年因充当“小耳窿”而被捕。少数青少年学生涉及罪案,以及一些沉迷电玩迷失方向和沉沦,反映学校和家庭人文和品德教育方面尚有不足之处。上述事件仍是个别的事例,但需引起教育界和家长们的警觉和深思。
青少年是人生成长重要阶段,需要接受的正面和美好事物的教育,获得有益的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青少年也需要经过一定的反面和挫折的历练,辅于反面的教训更能让学子深刻反省和深思。学生既要通过正面教材、书本知识学习发展智力,也需要培育健全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将面对未来急剧多变的世界和环球激烈竞争,学校和家长必需重视青少年的处事应变和辨识能力的培养。
部分青少年日夜沉迷网络虚拟世界,血腥暴力的电脑游戏,而对现实世界中的是非黑白、忠奸辨别能力不足。尤其是对于现实社会的多面复杂性和阴暗的一面,欠缺足够的警惕和抵御力。此外,受到急功近利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他们的心目中偶像多是形象亮丽的影视明星,而历史人物和现代英雄人物的正面形象感知不足,欠缺了激发坚强意志的刚毅神采和内涵。他们也需要树立经过顽强奋斗而成功的正面形象,例如学习我国探险家、登山运动员邱瑞昭曾攀登世界高峰、勇闯极地的顽强斗志;建国老一辈的无私奉献和奋斗事迹,也应成为青少年的学习榜样,成长楷模。
为加强中学生的品格和公民教育,希望教育部也能将社会上和校园发生的一些实际事例,作为向中学生进行品格和公民教育的教材。通过适当的反面教育也有助于少年品格发展。例如暴力殴斗伤人,以及沉迷网吧,误交损友等事件,皆可适当选用为学习的真实社会中的反面教材,以便让青少年关心时事,提升对罪案的警觉性和抵御能力,以及抗拒功利物欲的引诱。正反面的品格教育课启发青少年,人生不全是平静坦途和一帆风顺,也有逆境波折和风浪险阻。希望日后教育品德奖的颁发需不拘一格,除颁授予一向品学兼优的学子们,也应奖励那些经过挫折、失败的教训,判然悔改并努力向上的学子们。
青少年成长中需要经受正反面的品格和道德教育。通过正面教育启迪学子正确人生观,而借助适当的反面教训也有助于青少年深省反思,正确认知和全面知社会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