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6, 2012

张春玉:半粒樱桃

(2012-03-10)

早报导读
● 张春玉

  十几年来,一直在特选中学教华文。每到年底‘O’水准高级华文会考过后,只要你在校园里走一圈,总会不虚此行,因为你会随手捡到孩子丢弃的华文字典。这厚如砖头一般的华文字典,考试过后,便成了孩子们的累赘,连背回家都觉得多余,索性随手丢在学校,毫不心疼。至今,学校华文部资料柜里面的字典不下几十本,都是每年老师捡来的。

  告别华文,孩子个个如释重负。丢字典和烧华文书如出一辙,见得多了,没什么可大惊小怪。身为华文老师,除了心痛之外,无能为力。原以为自己对华文的热爱,虽不能像太阳一样把身边的黑暗照亮,至少也能像小橘灯一样把黑暗照淡。可是现实远非如此简单,一分耕耘,未必会有一分收获。你投入的热情、心力,往往只是为了那几个孩子,或许他们是各种良好的因缘和合下,格外懂事而且有心的孩子,亦或许他们的家长有超乎常人的远见卓识。然而,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成绩册就像是他们的生日蛋糕,那华文不过是上面扣着的半粒樱桃罢了,聪明的糕点师,处处精打细算。

  每年会考成绩公布的日子都是激动人心的。华文百分之七、八十,高级华文百分之三、四十的特优率,足以令各界相关人士皆大欢喜,好成绩足以让2500年前的孔老夫子甘拜下风,按照他老人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的比例来算,特优率才2.4%,远远低于我们今天的成绩,可见我们的双语教育成绩斐然。可是,即便英文和高级华文都拿了A1,也别以为自己真的就是双语人才,从此可以横跨东西方两个世界所向披靡了,要是这样,倒真有些阿贵的可爱。

  忽然想到,这阵子中国政府大力鼓吹学雷锋,也许地沟油、苏丹红、小悦悦的事太多了,民怨沸腾,于是政府号召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做好事不留名,更要学习他“忠于革命忠于党”。其实,有些事到了政府非提倡不可的时候,已经是病入膏肓、无药可医了。更何况自上而下的号召,多少有作秀之嫌。

  古语云:礼失求诸野。惟有仰赖全社会有识之士,拿出当年兴建南大的精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洞识未来的远见,就尽可能去影响身边的年轻人吧。

作者是教育工作者

正面启迪,反面深省 

(2012-03-10)

早报导读

杨松坚

  为加强学校品德教育,教育部长王瑞杰宣布教育部将完善教育储蓄奖项,设立“教育储蓄品德奖”以奖励品格良好、拥有公民意识的学生,并倍增活动成就奖等。这是教育部落实“以学生为本,以价值观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以激励莘莘学子朝向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令人鼓舞。

  教育除了培育智力技能和考核分数,更要教育下一代如何做人。而品德教育也需要通过正反两面的反复教育,才能达致深刻的启迪教化作用。现时青少年勇于追求个性解放,思想开放,但大多是在和平环境下成长,未曾经受风浪和失败的考验,辨识是非和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不足,意志和斗志相对比较脆弱。

  我国中小学教育体制健全。不过也曾发生青少年暴力伤人事件,还有一些青少年因充当“小耳窿”而被捕。少数青少年学生涉及罪案,以及一些沉迷电玩迷失方向和沉沦,反映学校和家庭人文和品德教育方面尚有不足之处。上述事件仍是个别的事例,但需引起教育界和家长们的警觉和深思。

  青少年是人生成长重要阶段,需要接受的正面和美好事物的教育,获得有益的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青少年也需要经过一定的反面和挫折的历练,辅于反面的教训更能让学子深刻反省和深思。学生既要通过正面教材、书本知识学习发展智力,也需要培育健全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将面对未来急剧多变的世界和环球激烈竞争,学校和家长必需重视青少年的处事应变和辨识能力的培养。

  部分青少年日夜沉迷网络虚拟世界,血腥暴力的电脑游戏,而对现实世界中的是非黑白、忠奸辨别能力不足。尤其是对于现实社会的多面复杂性和阴暗的一面,欠缺足够的警惕和抵御力。此外,受到急功近利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他们的心目中偶像多是形象亮丽的影视明星,而历史人物和现代英雄人物的正面形象感知不足,欠缺了激发坚强意志的刚毅神采和内涵。他们也需要树立经过顽强奋斗而成功的正面形象,例如学习我国探险家、登山运动员邱瑞昭曾攀登世界高峰、勇闯极地的顽强斗志;建国老一辈的无私奉献和奋斗事迹,也应成为青少年的学习榜样,成长楷模。

  为加强中学生的品格和公民教育,希望教育部也能将社会上和校园发生的一些实际事例,作为向中学生进行品格和公民教育的教材。通过适当的反面教育也有助于少年品格发展。例如暴力殴斗伤人,以及沉迷网吧,误交损友等事件,皆可适当选用为学习的真实社会中的反面教材,以便让青少年关心时事,提升对罪案的警觉性和抵御能力,以及抗拒功利物欲的引诱。正反面的品格教育课启发青少年,人生不全是平静坦途和一帆风顺,也有逆境波折和风浪险阻。希望日后教育品德奖的颁发需不拘一格,除颁授予一向品学兼优的学子们,也应奖励那些经过挫折、失败的教训,判然悔改并努力向上的学子们。

  青少年成长中需要经受正反面的品格和道德教育。通过正面教育启迪学子正确人生观,而借助适当的反面教训也有助于青少年深省反思,正确认知和全面知社会和人生。

站长的话

(2012-03-10)

早报导读
道德教育,其实就是学习如何做人的学问。对于这个问题,中土的儒家和西天的佛教,都各有精辟的见解。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在和他的学生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曾经说过两句话,一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另一句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两句话的意思,大同小异,就是说我们要以其他人作为学习的对象,遇到道德高尚的君子就要学习他的长处,遇到卑鄙恶劣的小人就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毛病,若有就要改正,避免成为这样的人。

  在佛教里头,值得学习的叫做善知识,不值得学习的叫做恶知识。

  光是学习正面人物,而不重视以反面教材作为警戒,是不完整的德育。

张嫥芯:轻老易 亲老难

(2012-03-11)

早报导读
● 张嫥芯

新声代

“呷翁芳芳,呷囝赤赤。”(福建话拼音:jia ang pan pan, jia kia chia chia)

  一位长辈在聊天时,以这句福建话感叹着。

  这位阿姨解释:“我是这么认为啦。吃老公的饭是香喷喷,可是靠儿子养,吃的就是粗茶淡饭。”

  她并非认为子女会刻薄她或是养不起她,只是靠孩子吃饭,有时难免要看孩子的脸色。

  当时,我第一个念头是:靠丈夫不见得一定比靠子女好,天底下对太太小孩家暴、抛家弃子的大有人在。何况,当父/母孑然一人时,也有不少子女会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

  可是最近发生的事,让我觉得“呷囝芳芳”不如想象中来得容易。放到现实中试验,这种一厢情愿,自以为有能力被人依靠的单纯想法其实不堪一击。

  最近,朋友的母亲因为尾椎移位造成日常生活行动不便。由于朋友不在母亲身边,一时之间也无法辞掉工作赶回来,所以我就把这位阿姨接到家中,但最后照料阿姨起居饮食的不是我,而是我母亲。

  事情的发展不禁让我和朋友都感到汗颜。明明踏入社会令我最自豪的就是有经济能力独当一面,没想到只不过是照顾一位老人家,我就已经做不来。试想想,如果家中的老菩萨生病了,到底谁可以担起看护的责任?

事实证明,我们这一代虽然受过较高的教育,生活过得比长辈当年好,可是照顾和奉养双亲的担子不见得比上一代来得轻。一来我们的兄弟姐妹较少,所能依靠的家庭支援有限;二来双薪家庭的模式意味着无论是谁的父母生病,做丈夫或妻子的都难以放弃事业,效法母亲当年伺候祖母那样去照顾家中的长者。

  我们都知道战后的婴儿潮将陆续晋级成乐龄一族。数据也显示,到了2020年,新加坡65岁以上的银发族达60万人;到了2030年,这个人数将接近100万人。虽然,我们的大脑都清楚接收到这个信息,但情感上有多少人作好准备面对自己的父母会有老去的一天?

  当那天骤然降临时,我会不会开始在浴室地板贴上防滑垫,或在家中装扶手或是添置可移动的小马桶?我又会不会从那天起停止跟父亲拌嘴,停止劝他不要抽烟,停止从我的角度出发要求他改变生活习惯,然后彻彻底底地接受他就是一个以他的方式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

  理智上,我清楚明白父母会垂垂老矣,但情感上我还是难以接受日子一天天过去,意味着大家在一起的时光越来越少。这种理智和情感上的断层不仅出现在我身上,同时也以另一种形式投射到普罗大众。

  近日来,部分民众因为不想组屋楼下建设日间护理中心,或住家附近盖乐龄公寓而怨声载道,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少人还没做足面对老年课题的心理准备。

  日后,岂止会有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和安老设施将出现在“大家的后院”,如果以上述的数据推断,到了2020年,无论是公共交通工具或是在组屋邻里,相信都可见到许多银发族穿梭于我们之间。

  令人心寒的是,那些不愿安老设施建在自家楼下的受访民众,他们的年龄介于30到40几岁。虽然这些壮年都认为“老年”离自己很远,但他们是否曾想过,当“轻老”的想法延续到下一代时,这些人也难保会被30年后的青壮年所容忍和接纳啊!

  两代之间本来就因时代有别而存有代沟,做子女的因无法跟着父母在同一个年轮上老去,而难免会以晚辈的想法去批评父母,难怪老人家总觉得老伴最好。可是大家都应当记着,当你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像两年前那样熬夜时,其实我们也正在以自己的速度悄然地老化着。

(作者是本报记者)

令人心寒的是,那些不愿安老设施建在自家楼下的受访民众,他们的年龄介于30到40几岁。虽然这些壮年都认为“老年”离自己很远,但他们是否曾想过当“轻老”的想法延续到下一代时,这些人也难保会被30年后的青壮年所容忍和接纳啊!

浅谈道德建设工作

(2012-03-12)

早报导读
陈真回

  教育部长王瑞杰在去年走马上任后不久,便致力于创导 “以学生为本,以价值观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近日又宣布将颁发品德奖(Edusave Character Award),奖励在品行方面有杰出表现的学生。私下揣测,许多能够体现优良品德的行为或表现, 比如:尊重、孝敬、爱心、负责、英勇、忠实、诚信、坚韧、勤奋、助人、体谅、包容等等,都有可能获得有关的奖项。这也许是新加坡教育体制内的一种创举,也符合传统中华文化中扬善抑恶的道德教育观点。

  在先秦时代,社会一般上还处在比较衰颓混乱的情况。为了创造更完好的社会条件,伟大的教育家如孔子和孟子等都致力于提倡道德以教化民众。他们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教导人们符合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宣传各种品德高尚的好榜样,借以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后代儒学者著书立说,把好品行加以细化成各种德目,编制教条,教导并表扬品德修养有成的人,终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儒家伦理教育系统。由此可见,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从教育着手。教导与培育两者缺一不可。

  积极宣传、表扬以及奖励品行杰出的好榜样是正面教育,作用肯定是很大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教导的工作。令人担心的是许多现代家长还不能好好地指导子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就曾多次经历令人啼笑皆非的遭遇。有一回在地铁上,座旁女士手抱约3或4岁儿子。儿童拿着罐子吸饮料,吸完之后,竟然用相当尖锐的吸管刺我的手臂。我加以喝止,他便嚎啕大哭。妈妈忙着安慰逗哄,只丢出一句“say sorry to uncle”。儿童哭闹了好一阵子才停止,自然也没听从母亲道歉。爸爸站在前面,铁青着脸孔,正眼都不看我一下。如此处理情境,这对年轻父母是否给予儿童错失的信息?在学校里,也经常有学生无礼顶撞老师。这些学生言辞粗暴,强词夺理,逼得老师十分懊恼。不过,为了维持纪律和良好的课堂管理,教师们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错失品德教育的机会。

  新加坡是一个法治社会,备有法律条规防止各种恶言恶行。有关机构和报章媒体也经常表扬好人好事。如今又将要有系统地奖励品德优秀学生,道德教育自然会大大地加强。也许我们还可以《弟子规》做样本,整理出一套配合本地情况,简单易读,又能朗朗上口的教材,供家长和老师们教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各种良好行为。

站长的话

(2012-03-12)

早报导读
许多人阐释“价值观决定行为”时,会举一个老掉牙的例子:有个女人问丈夫,若自己和婆婆一同溺水,他会先救谁?据说,如果男人是重孝道的,会选择先救母亲;若是重爱情的,就会先救妻子。但有学者指出,先救妻子者平时也很可能是大孝子。这例子显示人们常拥有矛盾的价值观,最终决定的行为仍会受情境因素影响。

  著名学者施瓦茨(Shalom Schwartz)在1992年制定的“世界价值观地形图”,显示人类有57项价值观,各自受到不同文化、宗教、政制、经济等因素影响,这些价值观分属四个层次,即:超越自我(例如社会公正、环保等)、提升自我(追求权力与成就等)、保守(尊重传统、光宗耀祖、对社会安全和谐的注重等)、应变(探索、创造、挑战困难、及时享乐主义等等)。

  我们的社会本是多元社会,加以面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社会与各个行业的高度信息化及互联网化,面对境况的巨变,一般人都得时常审思自己的价值观,但这更显示学校和家长们需要协作,让孩子们有系统地学习、探讨价值观问题,方能成为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好公民。





站长的话

(2012-03-13)

早报导读
最近,中国又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很快的,我就收到了中国朋友发来的手机短信,内容大致如下:某小学倡导学雷锋活动,老师对小学生们说:“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学习雷锋叔叔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学习得好的学生,每人奖赏10元人民币。”

  这则极尽调侃之能事的手机短信,无疑是讥讽在金钱挂帅、物欲横流的中国当代社会,连学习雷锋这样的崇高活动,都得跟人民币挂钩。雷锋若泉下有知,真的不知要作何感想。

  教育部给品行良好的学生颁发品德奖,动机无疑是良好的,但是奖励方式应该有很多种,譬如颁发奖状、由师长公开表扬等等,奖励以金钱是不是最好的呢?


勿以金钱奖励优良品德

(2012-03-13)

早报导读
许新毓

  根据报章报道,教育部为了强调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计划颁发品德奖以表扬拥有良好品行的学生。教育部积极传达成绩并非教育的一切,倡导品德教育,并付诸行动,令人感到鼓舞。然而,这项政策是否适宜呢?

  首先,优良品德是否应以金钱奖励?对于乐于助人的人、孝顺父母的孩子、廉洁的政府人员,我们会以金钱奖励吗?自古至今,优良品行人人表扬,但从不以金钱奖励。品德不应与金钱挂钩,一旦与金钱挂钩,等于为品德标上价格。

  当然,相信教育部原意并非如此。教育部无非是希望通过对优良品行的认可来鼓励学生,设立品德奖是主要目的,奖金只不过是附属的。然而,心理学家发现,原本热爱画画而从画画获得满足感的小孩,一旦用奖品激励他们画画的行为,小孩对画画发自内心的热忱便大减,甚至会因此而减少了画画的时间。这项1973年的心理学研究已经获得无数的验证,说明金钱等物质的奖励会削弱人们发自内心的推动力,成为行动的唯一动力。

  当美国改变教师工资制度,以学生的成绩来定夺老师的工资时,不只成效不明,反而引发老师屡屡帮学生作弊的事件。这是一个警钟:当我们用金钱鼓励某种行为时,很有可能会弄巧反拙,并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综上所诉,希望教育部对于用金钱奖励优良品行能三思而后行。

关于幼儿华文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2-03-14)

早报导读
曾玲

  儿子今年K2了,明年要上小学了。学习压力也顿时加重了。每个星期一要听写英文,星期二要听写华文。每个星期都有华文习字以及一些特别的作业, 大多要求家长在家教孩子,然后老师要在指定的时间测验。

  以儿子的华文听写和习字为例,他昨天的华文听写有五个词,分别是身体、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说实话,当我上周刚翻开本子,得知他昨天要听写这些词的时候,脑子就”轰”的一声。这是一个6岁孩子要写的字吗?而且还是听写!试问,对于一个还不认识“此”字, 从没写过“角”字的孩子,他得要多少时间和耐力才会学会写“嘴”字,而且不会写错?

  就算孩子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下,勉强学会写这些字,听写也合格,他还会对这些毫无生气,对他来说只是意味着无奈和压力的华文字感兴趣吗?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有个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的过程。 违背了这种客观规律,只会把孩子对华文的学习兴趣扼杀在摇篮里。

  本人是新移民,华文的启蒙教育不在新加坡。但不管在哪里,孩子的天性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要在游戏玩耍的过程中,在老师和家长的耐心鼓励和循循教导中,一点一滴的进步,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在还没来得及和老师沟通的情况下,我努力猜想为什么会给还没上小学的孩子布置这样困难的听写作业?莫非是受英文教学的影响,因为英文已经先听写了eyes,nose,mouth,所以华文就应该听写 眼睛、鼻子、嘴巴?倘若原因果真如此,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英文和华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在书写方面更是完全不同。不加分析地完全照搬,只会弄巧成拙,进而扼杀了孩子学习华文的兴趣。

  顺便提一句,在孩子的四、五组华文词的习字中,还包括厨房、厕所、抹布等。我也很难理解为什么千挑万选地选了这些词?难道厕所、抹布会比孩子更加熟悉的积木、拼图,还要能让他们感兴趣?

  我现在渐渐明白了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对双语教育的忧虑和苦心。双语教育绝对不是简单地对一种语言教育的复制,而是真的需要一些人静下心来,从小孩子的立场出发,去寻找和制定出一套适合孩子的系统的教育方法。

  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却是一定要做的。

站长的话

(2012-03-14)

早报导读
曾接到一些家长、幼儿园教师来电或来函投诉称,幼儿园孩子学的华文字词甚至比小一、小二的华文还深,真有揠苗助长之嫌。

  一些幼师证实,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不少幼儿园的华文教学是跟紧英文课程范围。为何需要这么做?有人认为是工具教材问题,因为学校已经购买了英文教材(例如:身体各部位名称大挂图),华文幼师只好在英文字词下方贴上华文词条。有人透露是为了行政管理需要,华英教学内容一致,校长方能确保双语教学皆达指标。不过,校方限定未必是全部原因,也有家长指出,有幼师教孩子背诵李白名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而且受到质问时,她仍觉得自己小时就是跟爷爷那么学的,丝毫没有什么不妥。

  说到底,许多人相信,如果幼儿园的华、英文都有由教育部审定的统一课本,幼师和家长会少了许多忧心和争执,幼儿学习语文的黄金时期也能得到充分应用。




3岁女儿竟然得学认复杂汉字

(2012-03-15)

早报导读
回应

辉亚梅

  看了曾玲读者3月14日在《联合早报·交流站》发表的文章《关于幼儿华文教育的几点思考》,很有感触。

  我的3岁女儿在托儿所读豆豆班。每个星期,孩子的沟通本上都有中英文的学习内容。而且每两个星期,老师都会很认真地让孩子把学过的课本带回家。看到孩子的华文学习内容,真是让我大吃一惊,不知所措!

  我女儿这个阶段,应该认字了。老师也是这么做的。可识字卡里居然有“你 我 脚 嘴巴 洗头 刷牙 鼻子 眼睛 黄色 学校 沙发 图书馆 哭 笑”等等复杂的字词。孩子认识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所有的学习都是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汉字是一种象形和表意文字,它的学习尤其如此。一笔一划的学习是和英文单字的学习截然不同的。就如同英文和中文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一样。不能英文学了“she”,华文就要学“她”。这一点,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什么是启蒙教育?启蒙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时期则是启蒙教育的黄金时期。如果孩子连笔划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她会对笔划复杂的字有兴趣吗?揠苗助长的结果就是孩子的抗拒。

  还有,女儿回来画画的时候,告诉我,要“彩”颜色。我很奇怪,什么是“彩”颜色?看女儿的动作,是涂颜色。翻开她的华文书,才恍然大悟。原来,给房子涂颜色的标题就是“彩一彩”。彩是名词,涂是动词。老师应该知道哪一个是正确的呀!如果是校对错误,老师为什么不纠正呢?这是新加坡的华文吗?

  没办法,我现在还得亲自教孩子正确学习华文,认识“上 下 大 小 左 右 日 月”等笔划简单的汉字。

徐亮:一个外籍教师看新加坡教育

(2012-03-15)

早报导读
● 徐亮

教育课题

信息时代下的现代教育,应该有这样的特点:电子设备取代传统的教学设备而被广泛应用;互联网教学以及远程教学纳入教学环节;教师熟练应用各种教学相关的软件和平台;教师和学生会利用高科技进行有效而愉快的学习。

  3月12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的关于如何将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缩略语,即信息和通信技术)应用于新加坡初级学院华文课的课程,跟来自各初级学院的教师们一起接触诸如谷歌文档、乐学善用平台等适合华文教师们采用的教学辅助平台。特别是“乐学善用平台”,这是新加坡教育部为改善华文教育而特别建立起来的网站,在这里,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跟教师在课下进行互动,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进行课业任务分配、点评、引导学生互评等课上无法完成的任务。

  诸如这样的课程、培训,在今年新学期伊始,便在各个学校展开,参与培训的教师通过学习掌握新的教学手段,一方面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增进着自己掌控信息时代高新技术的能力。看着同我一起参加那个课程的年长些的新加坡本土华文教师们在有板有眼地学习着如何在“乐学善用平台”创建任务,如何分配任务,如何点评学生提交的作业,我深深感受到了新加坡人那种敢于不断接受新鲜事物的热情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品质。

  实际上,对这些年长的新加坡本土华文教师而言,华文课本身所负载的鲜明的传统文化阻隔着他们与花花世界如胶似漆的触碰,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代表着新加坡传统教育下的教师,与此同时,不断变迁的时代让新技术占据了他们的包括工作在内的各色领域。如今,新加坡的现代教育迫使着他们在不断改换观念的情况下,做着同年轻人一样熟练的IT相关工作,这也让我这个来自中国的华文教师深刻意识到,即便是华文这种非常传统的学科,参与其中的教师也会为了新加坡未来的现代教育做着最细小的改变,而整个新加坡的现代教育似乎跟上了世界最前沿的步伐。

  信息时代下的现代教育,应该有这样的特点:电子设备取代传统的教学设备而被广泛应用;互联网教学以及远程教学纳入教学环节;教师熟练应用各种教学相关的软件和平台;教师和学生会利用高科技进行有效而愉快的学习。

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

  这种现代教育其实有着比较广泛的现实背景。首先是对于学习的定义不仅只局限在学校教育,人们可接触到的学习资源因为信息共享的普及而变得触手可得。同时,随着现代通讯设备的广泛应用,人与人更加依赖虚拟空间的交流,这种更为省力但却依然直接的交流方式让学习这种行为不仅仅只产生在群体互动的课堂上。换句话说,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和教师所能提供的应该是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学习方法的渗透,教师的角色从一家之长降到更为平易近人的朋友,这种教育可以让知识在更为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被学生掌握,而支撑这种教育的硬件设备也恰恰符合这个时代的基本条件。于是乎,处于发达国家之列的新加坡在提升国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能够有效地从现实出发,整合各种信息资源,从而将现代教育理念引入到各个学校。

  我们清楚地发现,现在的新加坡学生,已经跟哪怕五六年前的学生比起来都非常不一样了。他们手不离机,眼不离屏,脑子都恨不得直接发出无线电信号跟各色人等通连。这样的学生已经无法满足于传统的课堂,老师的“言传身教”也遭遇到挑战。教师当然要成为一种模范,但是,如果连起码的平等、无障碍的沟通都无法产生,教师的地位就会遭到质疑。所以,现在,在新加坡各个学校开展的这种ICT培训,其实是教师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只是,这种现代教育理念的渗透,需要一定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新上任的年轻教师承载着更多改革的责任。

 作为一名新上任的年轻教师,并且同时也是一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教师,教授的又是相对传统保守的学科,我想,我现在所看到的新加坡这种现代教育变革是会让我猝不及防的。与中国的情况相比,新加坡的现代教育更符合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新加坡教育部不是等待学生的变化以符合传统的教育理念,而是在吸取先进国家的经验之后做出的自主而为的改变。在我所在的学校,很多中青年教师会利用流行的社交网站进行教学方面的创新,比如,他们会利用facebook发布课上在白板上未解决的问题的照片,然后引导学生课下继续讨论,或者针对一个话题进行网上的讨论。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拉近了学生和教师间的距离,而这种教学行为的变化,我想最终会改变整个新加坡教育的面貌。

  我们都在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行,教育也一样,并且更应该走在前面。来新加坡才刚刚半年,我所接触到的教学资源和人力条件都是前所未见的。这种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伴随的是潜移默化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变化,而勤恳的教师们也在默默无闻地为了整个未来的新加坡现代化教育环境做着力所能及的改变。一切的态势都很激发我潜心奉献自己的青春,在这个与时俱进的地方。

  作者是在本地执教的外籍教师



“好学校”不只是好学校

(2012-03-16)

早报导读
交流站

吴毅峰

新加坡的各类学校在东南亚很有名气,所以吸引了很多中国学生来求学。这是新加坡的优势。

  教育部长王瑞杰最近就新加坡学校的愿景发表了一些看法,让笔者深有感触。王部长谈了很多,其中包括新加坡要建立“好学校”,同时指出“好学校”是建设包容性社会的关键。对于“好学校”的定义,王部长的回应列举了“关怀学生”、“落实全人教育”、“塑造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者”等等内容。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里分享一些个人的想法。

  笔者认为,好学校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笔者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曾经在某著名的大学任教,还参观过国际上很多的名牌大学,比如德国的海德堡大学。海德堡大学培养过很多的杰出人才。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所大学处理和培养“捣蛋鬼”的成就让人刮目相看,甚至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地步。这座有600多年历史的学府涌现出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如果这样的学校不是“好学校”的话,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呢?

  新加坡的好学校也很多,比如莱佛士书院。我对新加坡学校的感激之情主要来自于我接触过的部分教师。笔者的小孩从小就在新加坡接受教育,一路成长,有个性、有理想、学业优异,而且完全融入了新加坡社会。我所接触过的那一部分老师温文儒雅,心平气和。我们全家十分感激新加坡学校的好老师,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有附加值的工作让我们全家受益非浅。

  不过,这里有一些概念需要提出来向各位对教育有更深入研究的朋友们请教。笔者认为,如果要培养有创造力的好学生,学校就必须更新一些观念,吸纳更加人性化和更加开明的思维方式。很多学生因为有个性,经常会被误判,导致很多才华流失。笔者有一个朋友,学业优秀,就是喜欢显摆,总是很快地就考完试,然后在女同学面前晃悠。于是,某一个科目的老师就想“压压他”,让他“下一次考59分”。于是,从那一次开始,朋友的那一门功课就从来没有再考出超过59分的成绩。在这之前,这位朋友几乎每一门功课全部都在95分以上!

  最近新加坡个别老师的行为偏差也让笔者再一次审视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的老师”?在西方国家,学校负责传播知识,宗教负责塑造心灵。亚洲比较特殊,经常让学校老师来“兼差”,所以就要求教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要施行“师道尊严”。笔者在家是子女的父亲,曾经也站在黑板前任教。我的经验告诉我,我们的知识结构必须完整,对学生如同对子女一样,平等而有爱心,有错误就承认,有不足就提升。很多的朋友经常为了保持“师道尊严”而坚持“师道尊严”,那样真的会适得其反,而且会常常让自己下不了台。

  一个人的成长不但有赖于一所好学校,也有赖于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和一个好的社会环境。笔者的一生遇到过很多平庸的上司,也遇到过难得的好上司,让笔者感悟良多。有些好上司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好朋友,平易近人,要求严格而不苛刻,乐于为了很小的事情而帮助自己的同事,不计得失。在这里,笔者要感谢这些曾经的好上司,因为他们就是我的好老师。这些好老师有的来自香港,有的来自马来西亚,有的来自新加坡。他们的善行值得我的感恩。

  人的一生总是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我们必须用更加宽广的胸襟来看待我们周边的人。如果新加坡可以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的人才,那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新加坡的未来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因为我们都来自一所“好学校”——那就是平和平等的家庭;那就是和谐和睦的社会。

绿化还很遥远

(2012-03-16)

早报导读
彭水绫

  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们的周遭环境将变得杂乱无章,许多物件仿佛突然变幻成垃圾,那种不实在的情况,让我们想象中的美好世界,变得悲切无助!而致精神崩溃!

  我们确实要摈弃的,是一切多余且浪费金钱的东西,我们的心情是如何面对,这许多经年累月累积的身外物?这时候我们或许才想到,未曾提早为环保贡献付出一份力量而感到遗憾!

  人生一路行来,有许多机会接触绿化环保的信息情况,都在匆匆无意识中擦身而过,在并不加以理会的情况下过日子。

  人类是否曾经好好思索:珍惜身边零碎事物,用一份爱心,怀抱大自然所赐。人们总以为没有太多时间和心情去顾及那许多心烦的琐事;或以无言对待地推脱。更可以想象欲望与物质所要求的大量消耗,虚荣心的欲念是在寻找更多,占有更精美的物质享受,才能满足那种所谓空虚的心灵。

  生活富裕之后,形成多消费,制造更多物品、商品在市场上销售,那是一种趋势,拥有更多,拥物之欲念使人变得贪得无厌,物品多了之后,变得不加以珍惜,于是堆积、废弃、搁置,接着物品过时而失去应用价值和吸引力。例如鞋子、衣服、手提袋等等。

  时尚流行的季节越来越短,不到三几个月就成了过时的款式,追求潮流者总是追逐在风潮最盛行的时刻,很“in”很“out”的时尚观念老是挂在嘴边。

  想起我们父母亲的年代,他们的简朴生活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他们的衣服一件可以穿上十年八年,一个用具可以耐用一辈子,“潮流”或“过时”根本沾不上边。

  现代人拥有物件越来越多,衣服数百件,鞋子几十双、各种饰物用具一盒盒一叠叠不能加以计数。有人已经在外头租用更大的贮藏室,来存放家里放不下的物件,对物质拥有的欲望越来越不能满足,物品是否实用或用得着,已不是慬慎考量的问题,要的是拥有美观、悦目,甚至说购得心仪的物品可以解压的说法。

  时下的物品款式新颖多样化,诱惑力也强,让人难以抗拒,引发购买欲,没有坚强的抗物意志力是很难抗拒购物欲的。

 以上所说也只不过是千万人之中,对绿化环保的忽略点滴,若要谈及更大层面的环保问题,那是非常阔大的范围,那些问题都在等待改善和顾及。

  环保层面非常广阔,各个领域都得有其适合的处理方式。世界之大、人口之多,身为个人,渺小之极,惟有照顾好个人为本的环保理念,怀抱对环境与地球的一份爱心。



难写,就不要学了吗?

(2012-03-16)

早报导读
回应

黄英发

  拜读了曾玲3月14日在《联合早报·交流站》的文章《关于幼儿华文教育的几点思考》之后,我觉得有些话要说。

  1957年,家父为了养儿防老,硬生生把我送进了华校。那时的小孩子,成天只会拉着鼻涕,挖着鼻屎,身上长着脓疮,幼儿园/K1/K2在那时是什么东西就连政府也不知道。

  记得上学的第一天,“先生”(那时不叫老师)要我们在习字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老爸抓着我的手,横竖直勾点撇捺,总算把姓名歪歪斜斜地完成了。

  那时,没有简体,只有繁体。国文课(那时不叫中文或华文)除了抄写,还要毛笔字帖临摹,一周交上一篇小楷和六篇大楷,小孩子的华文认知就这样从艰苦勤奋,一笔一划的不断练习中累积起来。除了国文,还有自然和公民,犹记得:公民的第一课便教了“互相幫(帮)助”,除了要会读,还要会写。那时也不见得血压有所升高。

  国文的前几课到现在还记得:“手,拍手,拍拍手”、“拍球,拍球,手一拍,球一跳”、“哥哥大,拍大球;弟弟小,拍小球”、“来来来,来拍球,大家来拍球”、“不来,不来,我不会拍球”……

  当然,如果今天的K2能用这样的课目内容,或许更能“乐学活用”。

  简体字已经被规范化了,虽然有许多汉字还是简不来,但大体上一般常用字都被简化了。

  文中提到的身体、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是小孩子天天看得到的,如果不嫌弃,还可以用它玩游戏。现在的小孩子,比起我们以前是聪明了许多,这点小困难应该是可以克服的,小孩子模仿能力强,学习能力也相对不弱,“加把劲”,应该是家长对他们的鼓励。

 想想如果没有简体字的话,或许有那么一天,孩子会问父亲:“Hey daddy,你能不能不要姓嚴(严),这个字很难写的嘞!

  难写,就不要学了吗?


谢谢你记得我

(2012-03-16)

早报导读
● 段春青

  我是多么庆幸他能记得我,多么庆幸有人能认得我。世界上如此多的人,当有人记得自己时,就已说明彼此间有了不一样的关系。

段春青/文

  不知在他们眼中,我属于固执还是长情。

  卖猪肠粉的老板娘见到我一站在店前,直问何时要剪短头发?一碟无辣无甜酱的肠粉已送到眼前,然后向捧咖啡者一招手,他已送来一杯奶茶。

  5年了!我已在此地生活了5年。5年的咖啡店,5年的人,5年的我,5年的日子,我们都悄无声息地过完。不同了的,就是那看不见了的人,看不见了的事,还有记住过的云,卷帘内的那袭白衣。

  今早似要下雨,雷已响了几声,时光依旧。那家卖炒粿的老板记得我的口味,笑着点头,我只需要等在桌子旁,等着不变的口味。但可能因为天阴了,竟然忘记从家出来时喝一杯浓咖啡,此时只得连忙跟那人说:“一杯咖啡吧!”那人愣了一会儿,是笑着走开了,没说什么。其实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突然对他的愕然感到有些过意不去。人都是很怕改变的,在那刻意想不到的改变中,我们会感觉失去了什么,又复得了什么,当然还有些无端的惆然,这表示着还需要更多时间再去了解一个人。这可能就是人不愿轻易改变的原因吧。

  雨下了,就在离开咖啡店之后,来到政府大厦的时候。

  原想着今天不喝的,但那雨已被风吹斜,连往日只顾独言自伤的棕树都枝丫蹩弯了,我不能再走,再走就要淋雨。这又是不是我想为自己寻找的借口。如果说如此,那就如此吧。看那快餐店的店员总如此善解人意,只消看见我,早已拿着咖啡在那里等候。贴着小心烫的标签的咖啡和一句问候,仿佛专属于我一人。莫说一个借口,一个理由,我很愿意找一万个借口,一万个理由停留在此的。

  我是多么庆幸他能记得我,多么庆幸有人能认得我。世界上如此多的人,当有人记得自己时,就已说明彼此间有了不一样的关系。只是,如果说突然,相见的地方改变了,我还能忆起那独特而绵绵的骄傲感吗?啊,一朝能有多匆忙?一夕能有多长久?我真心感谢你能记得我,也很明白自己期待的不是长远的记得。最近处如潇潇风雨过后的桌椅道路,会被店员抹干,会被阳光蒸发。流光容易把人抛,何况是被淋湿。那么,我期待着这种相识是如雨下时的豪放,和再下时的一样情。

 不必长久,但不要变。

  (作者将从下星期二开始在本报《四方八面》版开设双周专栏《伊江云草》 。)

最后一页

(2012-03-16)

早报导读
● 郁 雯

天南地北

  现场热闹的情景已几乎可称为混乱,络绎不绝的人潮,四处堆积的书本,人乱、书更乱。我开始感觉头昏脑胀,但周围的人似乎很陶醉在“书海”中,热切地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这种场面好像比较常出现在服装店的大热卖。我却感觉不到一丝兴奋,往前走,只见书店的一些角落已被隔开禁止进入,而可自由行走的部分,接近一半的书架已空荡荡,原来书架没有了书的画面是如此令人心神不定。

  这时我听到一位售货员接听电话:“是的,现在的折扣是70%。”她停顿了一会儿,又继续说:“没有再减价了,就是70%直到最后一天。”难道有人抱着几乎免费买书的希望吗?叶壹堂最后一个星期五的夜晚,付款柜台前出现长长的人龙,人人拿着一大购物篮的书籍。我突然想起国家博物馆不久前结束的巴黎奥赛美术馆珍藏展,免费入场的最后几天,需要花约一个小时排队入场。这时有工作人员报告:排队付款时间预算是一个半小时。这比免费进博物馆的时间还长!

  就如之前我不相信有这么多人热爱艺术,现在我也不相信新加坡的阅读风气有这么盛,大家心里更是明白,造成今日的局面,原因恰恰相反;假如在这段期间买书的每个人,之前偶尔来这儿买一本书,如今叶壹堂是否就不需要结束营业?令人惭愧的是,其实我与大多数人没什么分别,自叶壹堂重返新加坡,我好像只买了一两本书。

  记得很多年前,滨海城的叶壹堂关闭后,我去香港或台北旅行时,还特地去寻访叶壹堂书局。在香港,它是最大型的书局之一,而台北101的叶壹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约五年前,叶壹堂回返家园,我迫不及待地前去,想回味一下当年那令我头晕的斜书架,同时也抱着能够看到更多中文书籍的希望,但兴奋的心情并不持久,对设计,我了解甚少,而尽管怡丰城更靠近我家,若要买中文书,我还是习惯性地跑到乌节路。现在后悔,也已太迟了,我只能抱着这样的希望,近年来连续两家大型书局的关闭,能提醒我们多支持本地书局,以及重新寻找翻阅传统印刷书籍的乐趣。

学华文

(2012-03-14)

早报导读
徐泽龙/励众小三

  学好华文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件大事。我每天回家,就被“逼”着写字,背成语。昨晚,我如常地复习着华文,阵阵困意袭来,我放下书,趴在桌子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我在街上走着,突然看见前面有一架云梯从天上垂下来,上面写着:直达月球。于是,我抓住梯子往上爬,爬呀爬,不知爬了多久,终于爬到月球上去了。月球上有山、有水,还有许多我从没见过的植物。让我惊讶的是,这里的番茄比我们的西瓜还大,黄瓜比我们的手臂还粗。这时对面来了一个人,他个子很高,鹰钩鼻子,灰色的头发,身上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他和蔼地对我说:“小朋友,欢迎你到月球来。”哇!真是不可思议!我用蹩脚的华语问:“咦?你会讲华语?”他笑笑说:“现在大家都在学华语,我也不能落后呀!我还会英语、马来语、日语呢!”

  月球人居然能讲多国语言,我惊呆了。于是便问他:“你的华语讲得那么好,可以告诉我窍门吗?”他笑着说:“学语言没有捷径,只要多讲多练,你的华语水平也能很快提高。”接着,月球人送给我几颗番茄和黄瓜的种子当见面礼。我谢过他的礼物,也答应他以后会更勤奋地学习华文。

  就在我依依不舍地向他道别时,有人突然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一下子惊醒,原来是一个梦!

  回想着月球人的话,我想:嗯,只要努力,我也一定能把华文学好。

书中自有荧光屏?

(2012-03-10)

早报导读
当书本杂志走出书店,走入阅读器的荧光屏,读书的人是跟上了潮流,还是辜负了书店?

文/诚治

  我有罪。

  过去一年,博德斯(Borders)、叶壹堂和Harris书店相继关闭,我必须付起一部分的责任。

  罪过,是因为去年到美国旅游时,买了一台由当地连锁书店邦诺(Barnes & Noble)出品的电子阅读器Nook。

  之前到本地书店购买杂志的习惯,也从此消失。杂志在网上下载后直接放入阅读器,省时省钱省纸。

  吊诡的是,书店越来越少,我阅读的杂志却越来越多,甚至电子书也开始收藏,虽然还没有时间“翻阅”。

  这或许就是阅读的未来形态,我相信不是人们要刻意抛下书店,而是许多因素所造成的新趋向。

  在荧光屏上欣赏文字、照片与图画,有着另一番喜怒哀乐。

  喜与乐,就是如果心仪的杂志是一本从海外进口的周刊,要订阅肯定要花费不少,更别说一些在本地书店找不到的刊物。利用网上资源,或许能找到。

 怒,是科技的限制。阅读器如果速度慢,翻阅实际书本的页面反而比较快。加上现代生活中已有不少触屏的电器,阅读器的加入,恐怕会累坏大家的手指。

  哀,是越来越少机会走进书局,望着满架子的书本与杂志,并随意拿起任何一本来翻阅。尤其到国外,我最喜欢到书局看看当地各类杂志。

  日前读到《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指出邦诺正坚守着最后防线,如果他们连实体店面也关闭的话,美国书店业就真的走入夕阳,也必定会对其他国家的书店造成影响。

  邦诺在本地的“战友”,应该算是纪伊国屋书店了。无论是本地还是海外,这些连锁书店都让大家轻易接触形形色色的刊物,甚至悠哉地边喝咖啡边读书。

  要再逛博德斯已不再可能,希望有机会再到美国时,还能到一家邦诺走走看看。当然,更加希望纪伊国屋书店能守得住最后一道防线。

  科技多年来的迅速发展带动了许多改变,当中有好有坏,但全部都似乎无可避免。或许,现在就是科技冲击到书店业的时候了。

  但阅读的风气应该不会受到影响。

  毕竟,我的Nook里还有杂志、小说和自传等着我去阅读;相信许多人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里也至少会有一两本刊物。

  那如果我真的因为把书本放入荧光屏,而因此愧对了书店,至少我还想发掘书海里的一座座黄金屋,应该能稍微赎罪吧!

刚,柔

(2012-03-10)

早报导读
心里话

自力

  从年轻时候起,我就特别崇敬仰慕两种人:将帅和外交家。

  理想化的将帅和外交家,应该是献身公理正义的英杰。当然得承认,现实世界中的“公理”“正义”并不是绝对和客观,而是基于一定的利益和意识形态的。

  我崇仰将帅的什么呢?

  上面说过,假设他们是为公义而战的。我敬慕他们的是,敢于面对邪恶凶残,勇于面对天塌地陷,不屈服,不妥协,不退避,挺身而出,奋抗拼战的精神。

  将帅的使命不是孤身独战冲锋陷阵。不但须有统领指挥千军万马的脑筋,才能和魄力,他们亦须能在共同的公义信念和远大目标的基础上,与八方精英各路枭雄并肩联手——这得有能够接受异见,尊容分歧,善处纠缠摩擦,不计得失恩怨的胸襟,气度和丹诚。

  将帅尤其叫我崇仰的是,在极严酷的逆境条件下,在最惨重的挫折失败中,在军队国家人民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不崩溃,不沮丧,不怯弱,不惊乱,越挫越勇,越炼越刚。我尤其敬慕他们那不失冷静沉稳,不失智慧谋略,那为大可以失小,为远可以失近的眼界,胆识和气魄。

  我所崇敬仰慕的将帅的刚,在为公义而战的外交家身上是以柔体现的。也就是说,我认为外交家的柔,与将帅的刚,正是阴阳合一,相成互补。

  这是在坚持信念、坚持原则基础上的柔。是无畏的,不屈的,主动积极的,有智慧谋略的柔。纵使面对横蛮霸虐,奸阴狡诈,杰出的外交家不冲动,不失格,以潇洒的风度,温淳的言语,灵活的手法,去寻求共识,开探新径,化解冲突,挽救残局。

 多年来我在国际媒体报道中注意过几次大的事件。在敌对双方兵戎相见冲突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外交家之间能在谈判桌上通过微笑握手对话碰杯,成功避免了沙场上无数战士百姓的流血牺牲。

  这是我崇仰外交家的地方。


梦想实现后

(2012-03-10)

早报导读
天南地北

遥遥

  我不是一个会去好好计划生活的人。虽不至于胸无大志,却从来没设定何时要嫁人,哪年生孩子,几岁要赚第一桶金,等等。

  一直以来,我随缘从心,没强求什么。一直到2010年的某一天,我在睡房电灯开关处贴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2011年11月11日开画展”——那可以说是我人生第一个“计划”。

  但即使设定了那计划,预算了每个月须完成几幅画,我仍然没依据时限作画。要吗,一个月内画三幅;要吗没灵感,整个月交白卷。心想,到时画得出就开(画展),画不出就不开。

  一直到11月前三个月,才猛然察觉,如果错过11.11.11这么漂亮又与我英文名谐音的日期,下一个11.11.11须等100年!结果在压力下发挥了高效,请了几位亲朋好友帮忙,三头六臂的在短短三个月内,从寻找展出地点,拟出请帖名单,设计与寄出请帖、节目表,思构展出程序、内容,找承包商装置,找食物供应商,到镶画,等等,日日夜夜马不停蹄,终于在11.11.11成功开了个展!

  了解我的亲友,自然少不了祝贺“梦想成真”。开幕当晚,画廊里人头攒动,我盘旋在人群中谈笑、讲解,直到晚上10点左右,曲终人散,才吃下第一口晚餐,但兴奋掩盖了饥渴。眼前的一切,有点不可置信,如梦如幻。是耶!好一个“梦想成真”。

  陶醉了几天,梦醒!自问,梦想成真后怎办?竟然久久答不出!再开第二个画展?当然。但那已不是梦了,因为原来一旦证明自己能够做得到后再做,已变成例行公事。大家把“梦想”说得那么伟大,却从没人警惕梦想成真后可能随之而来的空虚——即使是短暂的,也应该有前例做借镜,再决定梦想是否应该永远停留在“梦”的阶段呀!

  现在上了“贼船”,唯有鞭策自己再制造另一个梦想,然后再一个,又再一个……哎哟,似乎没完没了?会累的!不过说实在的,孕育梦想、追随梦想是十分开心的。这过程肯定比成果来得刻骨铭心。再累,我也会继续寻梦,希望你也一样哦!

翻新

(2012-03-10)

早报导读
尝鼎一脔

林之樱

  翻新是很重要的,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国组屋翻新将新设施加入原来的架构,给居民一个更完善的居住环境。一家公司也需要定期翻新,人事与策略应与时并进才能提高股东价值。历史悠久的酒庄虽然常以“传统”闻名,翻新也是必然的,不能一成不变,因为消费者一直在变。

  在这许多酒庄典故当中,位于法国波尔多波亚克村(Pauillac,Bordeaux)的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在20世纪便领悟到翻新的重要性。这可要多谢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家族的第二代传人菲利普男爵(Philippe Rothschild),他不仅对木桐酒庄做出重大贡献,也彻底改变了波尔多的传统酿酒工业架构。菲利普精通琴棋书画,对葡萄酒工业情有独钟。他20岁那年正值大战,不得已撤离巴黎回到波尔多老家。20世纪初的木桐酒园设施简陋,菲利普并没有因此而退却,反而更努力以实现他的梦想。

  当时的波尔多葡萄酒界是经销商的天下,许多酒庄只售卖发酵后的葡萄汁给经销商,让他们进行酒窖熟化及灌瓶。菲利普对此不敢认同,首要工作就是让木桐酒庄灌装自己酿造的葡萄酒,这个做法在酒界开启了新规则,不仅跳过中介商,更让酒庄承担自己的品牌责任,控制葡萄酒的品质。1945年二战结束,菲利普再次证明他的独具慧眼,聘请艺术家为木桐酒庄往后每一个年份的葡萄酒设计酒标。1945年的酒标设计是个“V”型图案代表战争胜利,木桐酒庄品牌也随着一系列的艺术图标而名扬四海,成为收藏家的宠儿。

  1855年波尔多分级时,木桐酒庄仅被评为二级庄。菲利普因不屑被列为第二级而在酒标上打印了“Premier ne puis, second nedaigne, Moutonsuis”(不能第一,不屑第二,我就是木桐)。经过菲利普多年在法国政商界的努力,法国农产局破天荒的在1973年对1855年的分级体制进行了仅此一次的修改,将木桐酒庄晋升为一级庄。菲利普也成就了木桐传奇。

  翻新是何等重要,有勇气推陈出新才能向前迈进。《早报现在》革新版即将出炉,我的专栏也趁机来个小小翻新,希望给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乐趣,增添周日的想象空间。

Website: http://blog.omy.sg/

wine-treasures

窝心暖胃家常板面

(2012-03-11)

早报导读
小吃小试

文/摄影⊙若 昵

  大约十多年前,板面曾经引起一阵风潮。热潮减退后,曾经百花齐放的板面摊不复再,要找到好吃的板面难上加难。

  板面之所以让人心有独钟,一个原因是,简单得有如家里煮的面。当然,要在家里熬高汤可不简单,但由最朴实的材料如面条、猪肉、鸡蛋和青菜组合成一碗汤面,就叫人看了舒服,吃了满足,感受到家的味道。

  板面之美,在于简单不花巧。今天要介绍的这摊板面,就让我尝到久违的家常风味。

  板面的汤用江鱼仔和其他材料熬成,熬得好的话,甜润芳香;熬不好的话,不是咸得叫人吃不消,就是淡得让人喝之无味。此外,汤和面条的比例也很重要,因为板面极容易吸收汤汁,汤太少的话会让人越吃越饱腻。

  当摊主奉上滚烫的板面时,单靠卖相就可预测其美味程度。这里的板面卖相相当完美,材料刚好装满汤碗,而且各居其位,恰如其分。传来香气的汤头,呈半透明色调,不油腻不浑浊,不多不少刚刚好。

  夹起数条板面再配上汤,送入口中就是一阵甜美芬芳。喜欢这里的汤头郁馥却不过分浓稠,只是喝汤的话不咸腻,配面的话口感更一流。汤头让人垂涎,面条的软硬度也叫人心动。面条咬起来有弹性也吸收汤的精华,咀嚼起来轻松甘甜。

  以板面而言,只要汤和面烹调得尽善尽美,就已经是打了成功的一仗。其他材料若也是味道可口,那就是锦上添花。让人惊喜的是,这里的猪肉为板面再下一城。一块块的肉碎吃起来有嚼劲,加上阵阵胡椒香,每一口都充满甜美肉香。

  当然,板面又怎么少得了炸红葱头和江鱼仔。泡汤后变得软绵绵的红葱头不失芳香,不炸得很干的江鱼仔则咸咸脆脆的,让人吃得很愉快。家常风味的板面相对来说比较健康,有淀粉和肉之余,也必定会加入菜和鸡蛋,组成营养均衡的一餐。这里的菜心分量充足,至于鸡蛋,在上桌后还是呈半生熟状的,喜欢半生熟蛋的人自然会懂得率先处理掉鸡蛋,但如果你喜欢全熟鸡蛋的话,就让它泡汤多一会儿吧。

 材料充足,从卖相以至内在都十分完整的一碗板面,售价为$2.50。我视之为经济实惠又窝心饱腹的选择,简单的风味也让人满足。这摊也提供各式鱼片米粉,如果您喜欢清淡的口味,尝一尝这里的苦瓜鱼片米粉也不错。

摊名:食知味

地址:明地迷亚路大牌29,明地迷亚熟食中心#01-62

营业时间:每天早上7时至晚上7时


婚礼

(2012-03-13)

早报导读
(法新社)
/杨明慧/

安分地坐在位子上,旁边坐着三个同样安分的亲戚。四人默默地吃着冷盘的菜配上一小杯红酒,然后在偶尔抬头呼吸的时候看……看对座一群彼此认识的陌生人围着剩下的半个圆桌有说有笑。

  看到身旁的三个人脸上浮现的皱褶在眼角那儿集中了;他们没有露龈,只是嘴角微微上扬而已。皱褶中看到了他们各自的过去,正像那对面的半个桌子一样热闹。只是对面的热闹是进行着的,眼角的回忆却铺上了一层灰。

  看见这小小的宴厅里,服务生的衣服太大了,都遮住了她的双手。想起去年的一场婚礼,华丽的布置,奢华得不容许一丝错误。

  看见好久不见的新郎和新娘的结婚照,想起从前在阿嬷家里一起玩牌,然后渐渐的各奔东西,然后甚至忘记了阿嬷的模样,然后疏远了曾经亲近的。

  看见同一个家族里有人穿着名牌晚装,有人穿着溢满亲切感和人情味的朴素衣装。

  听见七嘴八舌的方言话语,然后遗憾自己听不懂历史所留下来的美丽遗产。

  看见新郎的妈妈坐在贵宾桌,看见她所要习惯的未来,看见从前的她少了几条鱼尾纹。

  看见新郎的妈妈的小儿子也与他自己的女伴甜蜜的相处。

  看见98岁的远方亲戚身体硬朗得很,眼睛都被疲劳弄红了。


 看见自己的牙齿被红酒染上了颜色,然后看见有一天当我们喝着红酒时都已经不必在乎红酒的色素时……然后想往下看,却不知道还可以看见什么。

  却看见人生,真的一切都值得珍惜,握在手心里的东西可能瞬间蒸发,握住的手也可能瞬间抽离。看见生命中延长的热闹是值得庆祝的,却也看见持久的稳定的平静和信念是要躲藏在这热闹的背后的,否则一戳就会戳破这层皮,底下满是空气。

  我不想安分,我想去弥补那些已经流失掉的,却还是坐在位子上,静静的让手心里的东西蒸发掉,静静的让色素继续在牙齿上动工。

  或许哪一天当我们喝着红酒时都已经不必在乎红酒的色素时,一切都是沉静的。而在那个时候,与我共坐在那半个圆桌的人们,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