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7, 2012

章良我:文化教养需要时间

(2012-03-02)

早报导读
狮城脉搏

章良我

  国人好排队,是岛国的一大特色。君不见,在一处处被风靡追捧的,无论是冷气食阁,还是优雅的饭店,抑或是最贴近草民的熟食中心的摊档,总会有一列列队伍,经年累月地排着。这至少说明了两点,一、岛国民众是守秩序的一群;二、我们是热爱生活的人民。

  最近,排队现象又从饮食文化的天地,延伸到了岛国另外一个通常是乏人问津的天地,这是令人激赏和暗喜的。

  其一是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为国人带来的“梦想与现实:巴黎奥塞美术馆珍藏名作展览”,自去年10月26日开幕,终于在2月5日精彩地落下了帷幕。从报道上看到,在展览闭幕的那个周末举办的博物馆开放日,引来了大批人潮,国家博物馆的门厅里排起了长队,观众竞相希望在闭馆前能在自家门口,近距离欣赏来自巴黎奥塞博物馆的19世纪的西洋绘画、素描及摄影艺术佳作。

  其二是通过顶尖电脑科技重编为活动影像,再现中国宋代历史画卷,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引起轰动,被称誉为世博会中国馆镇馆之宝的“动感《清明上河图》”展览,自去年12月7日起在新加坡博览中心三号展厅揭开帷幕,在同一个周末也轰然降下了帷幕。据《联合早报》报道,在展览最后第二天的2月5日,共吸引了约1万5000名公众参观;人潮最多的时候,观众得排到新加坡博览中心展览馆外,一度要等候长达三个小时才能入场。

  这两出展览,一中一西,堪称两道具有不同风味的艺术文化盛筵。它们的同时收场,虽属时间上的巧合,但落幕一刻迎来的参观人潮,却不免让人产生些许遐思:莫非岛国民众对文化的热爱,也开始从餐饮的范畴逐渐往外衍生,向高雅迈进?也许是大家刚喜庆完农历新年,大脑需要找一个去处,去帮助五脏腑消化里面的积食?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每逢公共假日,如去年圣诞节,今年的新年元旦及农历新年,国家博物馆都举行了开放日。笔者两次前往,尽管展室里人头攒动,但博物馆门口却无需排队,即使展馆门外,也无需停留,需付费的随身讲解耳机随到随取。

  在展室里,有老少同行的本地民众,结伴而至的年轻学子,更有不少居住、工作、学习于本地,或访问本地的外国人士,这从他们在观展中偶尔与身边同伴轻声交流时,所用的或法语、或北京腔华语、或其它非本地官方语言,可见一斑。

  另据报章报道,“动感《清明上河图》”自展出之后,观众反应始终不愠不火,平均每天不到1000人次参观。截至1月19日,观赏人数只有大约5万6000人次。即使包括最后一个周末两天的近2万5000多的参观人次,总人数也没有达到主办者原先估计的五分之一。是展会的主办者高估了本地的文化市场?还是市场营销出了状况而导致了惨淡的经济收场?

 从两列队伍的人潮里,笔者得出两个思考点:

  第一,我们大家已太习惯于过着赶截止期的日子。我们现代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有无数个截止时间:学生要交课题作业;经理要交工作汇报;公司有月度报表、季度业绩、年度审计;个人到4月18日需报个人所得税。然而,我们的生命却没有这样的截止期。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们可以在展会闭幕的最后一刻,弥补我们对文化艺术的渴望和敬爱。但是,如果习惯地以赶截止期的方式来过活,又怎样能将我们的生命活得圆满?

  第二,笔者本人并没有去看“动感《清明上河图》”,原因并非不爱中华文化。这里有复杂的情愫,非本文主旨,暂且绕过不谈。这里笔者也不想花费笔墨再作铺陈,只想以亲身感受论及一点。

  在修读高级华文的小儿连“唐宋元明清”还没理顺,让他去看“动感《清明上河图》”,你说他会看出一个什么天地?在让他看动感的《清明上河图》前,是否有必要让他也明白静止的《清明上河图》?而要他能够欣赏历史上的《清明上河图》,是不是又要有其它的中华文化素养作根底?仅仅看一幅热闹动感、会变出日夜不同效果的《清明上河图》,给小儿最大的文化收获,会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梦想与现实》的展览我们去了,至少展室墙上画作一旁的文字说明,中文的他不一定全部读懂,英文的尚可以读完。许多作品,他也许会在某些充斥我们社会每个角落的印刷品上看到过。它可能是《玩扑克的人》,也许会是《水边夜景》,但会是《清明上河图》吗?

  老生常谈:双语、双文化,谈得多了,也许就变味了。但是基本点是:文字是基础,如载物之舟,不通晓文字,何谈文化,更不要说欣赏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年初,艺术与文化策略检讨指导委员会给政府提呈了艺术与文化策略检讨(Arts and Culture Strategic Review)报告,在该报告里给岛国人民设定了文化艺术活动的新目标。委员会认为,当务之急是普及文化艺术,把文化艺术带进每个人的生命,让艺术无所不在,艺术氛围充斥每一天。在这一前提下,必须开拓新的观众群、让文化艺术成为持续一生的爱好,甚至形成一股全国性运动来支持文化艺术。

  有好的计划,有新的目标,就待各方人士大展宏图了。《联合早报》在该则报道的文末推测:在指导委员会呈上这份奠定我国未来15年文化艺术景观的报告后,预料政府会在来临的预算案辩论做出回应。

 俗话说:有钱好办事。但是有些东西,是钱买不到的。需要找对症结,需要对症下药,需要教化,需要时间;而这正是在环球化竞争大环境下,我们所缺的。

作者是本地工程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