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10, 2012

邮局·忧局

(2012-02-06)

早报导读
(作者为国大中文系助理教授,来自德国,2007年来新)

  长期住海外,家人却远在欧洲,对于信息传递很自然产生一种敏感。进入了21世纪,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电子媒介,无论电邮或面簿、Skype还是手机简讯,都改变了我们日常来往的模式。但是跟远方的家人亲戚交往,尤其是老一辈,还是常常依赖传统的渠道。若身处海外或者海外有亲人,邮局就成为很重要的中介。

  1月初去了吴哥窟玩,返新之前写了几张明信片(我老妈特别注重这一点,去旅游而不寄明信片,肯定会挨骂),本来可以请宾馆前台帮忙寄,然而还是有点顾虑,可能在新加坡寄比较安全?结果却告诉我,这种想法错了。

  从柬埔寨回来的第二天,将明信片送到了邮局,顺便还寄了几样别的东西。过了三个多星期,结果是:寄给澳大利亚朋友的东南亚料理收到了,给我妈的明信片也收到了;同时寄德国的爸爸和姥姥的明信片却没有收到,而寄给中国岳父母的几张照片,同样没收到。呜呼哀哉!

  这如果是第一次邮件丢失的话,我也不会说什么。然而,往返路程中邮件不见了,似乎已成为常态。去年12月我妈寄来的圣诞卡,过了农历新年还没收到,这且不算;更令人痛苦的是,去年9月份我生日,姥姥写了信给我,同样未曾收到。90多岁的老太太,亲手写信,亲自送到古老城镇那庄严的邮政大楼投寄,结果被无情的邮局职员弄丢,实在叫人伤心。

为什么在新加坡寄信收信这么不可靠

  去年最夸张的一件事,却是我订购的学术刊物,也在途中不见了。做学术研究,有些核心期刊涉及到自己的研究,只好自己去订。其中某刊,一年四期,我居然一期都没收到!曾经向出版社抱怨,他们答应补寄,结果又没有收到。地址是正确无误的——出版社寄来的广告与订单,我都一一收到了……

  邮寄信件的过程出意外,一般来说双方都可能有问题。然而,我在中国住过两年,当时网络尚未发达,凡信件都要靠邮局,据我所知,两年间一封信也没丢。同样在台湾呆两年,也不记得出现过任何问题。为什么在新加坡寄信收信却这么不可靠?

  而且,还没谈到时间。台湾邮局效率高,寄往欧洲的信,大概五到七天就能收到。从中国写的许多信,平均要七到十天。然而,从新加坡寄信,无论到欧洲到美国,最起码要两个礼拜,甚至更久,实在令人无法理解。都是靠飞机,为什么新加坡邮局比邻国的要慢那么多?

  最要命的是,跟包裹不同,我们信件除了送邮局以外,就是别无去处,只能默默忍受着邮局的低效率与缺乏责任感。

在网络化的电子时代,时间与空间都在拉近,只是长期住海外,才不时会感受到实际的距离还在;而最普通的信息来往渠道若突然中断,这种距离感就变得格外尖锐、刺痛。

  姥姥眼睛不好,走路亦不方便,跑一趟邮局很累。久未听到我提她的信,终于打电话来询问,我只好赶忙说收到了、道谢,因为不想让老太太失望。但我还是要问:我为何要向姥姥撒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