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10, 2012

学前母语教育

(2012-02-08)

早报导读
● 尤今

闲云舒卷

  近年以来,在新加坡,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英语作为家庭用语,有些孩子在潜意识里,甚至错误地以为英语是他们的母语;雪上加霜的是,我国许多幼儿园都以英文作为教学与活动的媒介语,这种现象,使学前母语(华语)教育的启蒙与推动变得困难重重。

  在今日全国华文水准普遍低落的情况下,大家不断地深入各个层面探讨病因,然而,举足轻重的学前教育却被忽略了。

  为了了解我国学前母语教育发展的现况,南洋女子中学的少年记者们特地访问了汉语文中心的校长韩永元、联合早报执行记者兼“亲子营”专栏作者林弘谕、国际学校幼儿教育教师依林、新意园幼源幼稚园教师蔡勤;通过了他们条分缕析的精辟分析,深刻地了解了推动学前母语教育的重要性,也深入地探讨了目前我国学前母语教育所面对的困难;当然,更重要的,他们也“各自精彩”地介绍了多种趣味盎然而又能收实效的教导方式。

  受访者一致认为,父母的态度,对于学前孩子学习母语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韩永元校长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母语,原本指的是孩子们牙牙学语时首先接触到的语言;然而,新加坡社会的现实情况,却促使许多年轻的家长选择自小在家中和孩子讲英语,甚至,连爷爷奶奶都跟他们讲不很灵光的英语,这无形中导致母语的概念模糊化了。他说:“入学前的小孩子,注意力较难集中,在家里又没有一个学习华文的良好环境,因此,教他们华文,难上加难。”他重申:“家长如果重视华文,小孩子学习华文当会事半功倍,我国一些功利主义的家长,把考试当成学习目标,这当然也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联合早报的资深记者林弘谕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他认为3至5岁是孩子学习语文的最佳时期;要让这个年龄层的孩子把母语学好,要诀有二:其一、父母应该刻意在家里创造学习语言的小环境;其二、父母应该刻意激发孩子对母语学习产生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家庭是一方沃土,孩子呢,是沃土里的植物。他进一步指出:“现在,大环境是以英文为主流,父母必须坚持学前教育,自小从家庭开始不断的加以熏陶,孩子才能循序渐进地把母语学好!”

  新意园幼源幼稚园教师蔡勤小姐强调,家庭对孩子的学前母语教育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许多孩子一天24小时中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家中度过,因此,家是他们能够最好学习与运用母语的地方。

  教导幼儿的方法,五花八门,缤纷多彩。可是,万变不离其宗,大家都认为“积极激发孩子的兴趣”才是学习之本。


要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韩永元认为应该通过“形声字”和“象形字”以让孩子具体切实地认识汉字的美丽,一旦他们明白文字的组成概念,不但有利于学习,而且,也能让他们体会学习华文的乐趣,这肯定比死记硬背来得更有效。

  林弘谕从小便给儿子们购买中国四大名著的简版漫画,借此启迪他们的阅读兴趣。此外,儿子年幼时,他常常用华语为他们讲述故事,儿子听得津津有味,这种“寓乐于教”的方式,既灵活又有效。

  蔡勤认为教导学前儿童华文,必须和现实生活挂钩,在幼儿园里,她刻意以简单的日常用品或食物等,来引起小朋友们对学习华语的兴趣,这一方面教会了他们许多应付日常生活的实用词汇,另一方面,也帮他们打好华语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依林,她在国际学校教的是华文,可是,教导的对象却多是金发碧眼的外国孩童。她通过自创的歌词、舞蹈和各种各样富于创意的游戏与活动,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天堂。孩子们下课回家后,还兴致勃勃地播放华文歌曲,学着上课时老师教的舞步,跳得不亦乐乎。家长不明白歌曲的内容,好奇地向依林求询,依林就把歌曲的音频视频以及翻译注释都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家长,家长在耳濡目染下,也对华文产生了兴趣,天天和孩子一起快乐地学习!

  道路漫长,任务艰巨,我们需要的,是全民的努力。

  最近,李光耀双语基金成立,旨在提升学前双语的教学素质,刊载于《源》杂志第94期这篇意义深长的报道,正好为学前母语教育的推动提供了多个不同的视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