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28, 2012

吴新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2012-01-22)

早报导读
[时事漫画] 卡梅伦批评欧元区缺乏竞争力
[中国早点] 助你好「孕」
[名家专评] 奥巴马国情咨文旨在竞选非为经济
[台海局势] 陈冲内定任台行政院长



● 吴新慧
慢三拍

也因为如此,这一次的辩论,应该让大家更意识到,国家的未来不能再只建立于头重脚轻的唯精英治国论上。为何有人放弃高薪和名利加入其他政治阵营,就非得怀疑他是另有目的或不可告人的计谋?为何非得加入执政阵营服务社会,才算是真心为国为民,才不会辜负国家一番心意?

最近在给远近朋友的新年祝语上,总写上一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其实,也为勉励和鞭策自己。年年过新年,总有很多“心想事成”的愿望,但大家都知道,单心想是不会事成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为给心想事成加股劲。

  但加劲也要有逻辑,有正理,不能本末倒置。蔡英文为什么要竞选台湾女总统?就为缔造台湾第一位女总统的历史?相信很多女性选民再怎么妇人之见,也不会因这样的因素摇旗助喊,而蔡英文也并非为此而来。

  中国《人民日报》的新华微博上最近有则民生观微博:《涨薪决定医改成败?》,引述中国媒体报道近日某地的政协分组讨论会上,有个委员在谈及医生薪金话题时指出,医生的薪金应该比市内平均工资高5至10倍,“这样医生才能有尊严地活着,医改才能成功。”

  此言一出,引发不少议论,写这博文的作者丁汀说,任何国家要培养成熟合格的医生,个人、家庭和社会成本都很高昂,医生的收入在高薪范畴无可厚非,只是中国大陆的医生相比之下,薪金并不高。“大家反对的,未必是针对应给医生涨薪这件事本身,而是‘只有医生涨薪,医改才能成功’的逻辑。”

  作者说,中国当前以药养医的机制一日不破除,合理的绩效工资制度一日不形成,“谁能保证工资提高5至10倍后,医生就不会开大处方了?谁又能肯定,涨薪后,在面对同样的病患时,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就一定能提高?”

  他认为,提高医生工资,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医生的收入体制改革。只有将收入和绩效挂钩,让医生从大开药方的作息回到根据患者需要开药的良性轨道,“提高的收入部分,才能更好地反映并促进医生业务水平,提高医德医风。”

新加坡的国会议事厅里,上星期热议着另一种高薪阶级——国家首长和政治领导层的薪金制。新加坡的“高薪养廉”立论和机制举世有名,只是这一次辩论和检讨的,是怎么让高薪养廉、高薪吸引政治精英的目的能更有效地和为国为民的崇高从政使命相结合。
  相信和上述博文作者丁汀所关注的一样,许多关注这次部长薪金检讨辩论的新加坡人其实也明白,不可能要求为国为民者都做苦行僧,而是应该有相应合理的薪酬,关键是怎么给“合理”的薪金制定义?又如何确保政治领导人的绩效评估与问责制都同等并重,甚至有某种程度的透明?

  每一次部长薪金的辩论,国家领导人都苦口婆心强调高薪吸引年轻精英从政的重要,确保国家有顶尖人才继续带领和造福新加坡,许多人所关注的是,为政者如何确保部长的评估与问责制,也能和私人企业界一样更及时,而不只是在薪金上向私人企业界看齐?

  每一次部长薪金的辩论,焦点也似乎只投放在领导国家的“A”队上——确保这政治精英部队的来源与素质都能源源不断。而其实大家都知道,除非是有所感召,有一定使命感和对政党政治有一定认同,否则再怎么高薪还是会难请意中人——世界之大,机会之多,为何非得要在国家的“A”队效劳?

  也因为如此,这一次的辩论,应该让大家更意识到,国家的未来不能再只建立于头重脚轻的唯精英治国论上。为何有人放弃高薪和名利加入其他政治阵营,就非得怀疑他是另有目的或不可告人的计谋?为何非得加入执政阵营服务社会,才算是真心为国为民,才不会辜负国家一番心意?既然大家都已知道在当今世界各地都在猎高管人头的情况下,人才竞争更激烈,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不是更不能只依赖政治精英来领导,而更需要建立永续的管理机制,包括更多元的人才队伍来确保国家生生不息?一直等着或四处挖角来壮大国家“A”队,不仅只会不断推高国家领导人的薪金成本,也会挤压或挖空其他领域所需要的高才。头重脚轻的国家领导制度,也只会让社会及人民更依赖国家,懒得也不善于自理。这是国家的危机。

  为此这一次的辩论,应该拓展或抛开我们对“适者生存”的狭隘定义,国家在艰巨国际竞争中的“适者生存”能力与能量,不能只靠政治精英吃胡或供给,只有让国家及社会从“唯精英治国”的过度依赖中松绑了,才能在更多领域找到更多元和更创新的“适者生存”空间和智慧。

  中国财经报刊《经济观察报》的2011年终特刊,有则题为“向变革年代的行动者致意”的序文,文中提到:“记录在这份年刊中的那些(微博)面孔,我们无意将他们作为偶像,无意为他们的行动涂抹上某种特色或光环。不过毫无疑问,有时候我们就是他们,他们也是我们。也许抱怨,也许忧虑,也许悲观,但始终有信念,始终不放弃,他们愿意做点儿什么,然后就去做了,不仅对自己,对生活,也对自己的国家。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坚守的样子,正是我们对自己、对生活,也对自己的国家应该抱有期望的最大理由。”

  无论身在什么地方,选在哪个领域、哪个阵营,想做点儿什么,就去做,不只为自己,更为这个家。一个不是只有高薪才知道奉献,高薪才知道高兴的家。

(作者是本报中国新闻组主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