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28, 2012

谁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2012-01-25)

早报导读
[时事漫画] 卡梅伦批评欧元区缺乏竞争力
[中国早点] 助你好「孕」
[名家专评] 奥巴马国情咨文旨在竞选非为经济
[台海局势] 陈冲内定任台行政院长



宣轩
  都知道“名师出高徒”。所谓名师就是高明的师父;所谓高徒,就是出色的徒弟。那么在教育领域呢,就是指学识丰富的人能够培养优秀的人才。而今,我要把这句话引用到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上。

  教育部长王瑞杰上任后,我曾多次见过他:或在电视上、或在研讨会现场,他给我留下了很学者很君子的印象:儒雅、礼貌、谦逊、友善。当做了十多年的教师的我第一次在教育部的信箱里收到一封发自部长的问候电邮时,我就相信,部长本身的言行举止,就是一个楷模:他尊重每一个人。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不是吗?由这样一位自身很有修养的部长倡议我们的教育除了要重视学习成绩之外,更要重视良好品行的培养,是很令人信服的。于是,全社会掀起了对品德教育的热议。

  但是,在热议之后,我常常陷入沉思:品德教育确实重要,那么谁来承担这一重要的教育任务呢?名师在哪里呢?

  学生的品德的形成,当然的,最初来自于家庭,之后则更多地来自于学校。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细胞,其承担品德启蒙教育的父母、祖辈、保姆、女佣们,是否都是名师,或至少是良师呢?我相信所有的长辈要灌输给孩子的,都是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但是,他们自身又做得怎样呢?如果:当离异的父母一方对子女不闻不问、当任劳任怨的祖辈被孙辈任其指使、当保姆们对被看顾的孩子冷言冷语、当雇主对女佣颐指气使,孩子们都听着看着感受着。他能分辨是非吗?同样的,在学校,如果:当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学生们宣布着“这些资料不准外传”、当丢了手机的老师对我说着“我捡到了一只手机,正好可以补回我丢失了手机的损失”而沾沾自喜时、当管理层与属下沟通不畅时、当学校评估令老师感到有欠公允时,你能保证老师们的情绪言论不会影响他们的学生吗?

  所以,我在想,我们呼吁要重视学生品德教育的同时,是需要呼吁全社会的每个人都重视自己的品行,而不仅仅是学校老师。况且学校也不是一个世外桃源。

  不过,话说回来,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老师的影响对学生的品德建树影响很大,所以,老师对自身要求也要更高。因为“传道”是他/她的首要任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养家糊口或青云直上。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人,要有为人师表的意识和自觉,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我常常庆幸,我有这个讲台,可以用正确的观念影响我的学生;我也庆幸,我的中学年龄的学生,还不很世故,还很单纯稚气,很容易被美好的事情、正确的观点影响。记得在写《有钱就能买到一切吗?》的议论文时,由于我的引导分析,学生最后罗列了生命中10个最重要的东西,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到金钱,更多谈到了亲情和友情。太可爱了。可见学生的可塑性多强。

  我曾经告诉朋友“我昨晚把手提很多购物袋的不堪负重的陌生的老太太送回家了”,朋友们回敬我的是:“我们新加坡人一般不会这么贸然行事的。”可同样的故事,学生回答我的却是:“老师,您真好。”我从学生的声音里感到了温暖、鼓舞和善良,也看到了他们纯洁真挚的心灵。希望,我的学生能因此不再漠然,不会过早踏入成人世界的世故。

  有一首歌叫“世界需要热心肠”。这个热心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有爱心,乐助人的意思。而良好的品行,最表面的体现不就是热心肠吗?对人友善,予人帮助,给人关怀,更大意义上的则是奉献家庭、奉献社会。我们的社会太需要这样的人了。

每个家长都不希望培养聪明的不孝子,每个老师也不希望培养聪明的自私者,而我们的国家也呼吁更多的人具有慈爱关怀奉献之心
  如部长减薪就是一例。所以,每个从我做起的家长、老师、社会服务者,都应该承担起引导、扶正学生品行的责任。只有这样,教育部王部长的重视“道德修养”的倡议才能成为现实。而不是如早报专栏作者谭德婷所说的“知易行难”。

  让我们都成为培养学生道德修养道路上的名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